
议题1:确定 bmc_core SIG 例会的成员和机制 与会人:黄晗,彭强,李晓宁,陆一洲,王浩舟,孙培均,于蓓 会议纪要: 会议常委: Maintainer:黄晗,彭强(互为备份关系,对SIG组的整体运行和结果质量负责) Committer:陆一洲,李晓宁(互为备份关系,对SIG组的代码仓库和论坛建设结果负责) 会议列席人: 议题相关人:申报了议题,议题的主讲人以及关联利益方与会者 Owner:各个责任田田主(SIG组新增角色,与备份田主互为备份关系,对具体的代码仓库和论坛进行过程建设) 委托机制: 常委如果遇到离岗或者事务冲突,要明确进行委托,委托仅发生在备份关系之间 列席人的委托要保证议题能够正常开展,否则直接跳过本次会议 议题2:确定 bmc_core SIG 例会的开展形式 与会人:黄晗,彭强,李晓宁,陆一洲,王浩舟,孙培均,于蓓 会议纪要: bmc-core SIG 例会采用 “例行 + 临时” 两种方式进行开展: 例行方式:针对固定的议题,双周例行的方式进行开展;会议形式为常委必须全员与会;会议时间定在每月单周周五下午16:00开始(遗留问题1);会议时长按照议题的多少灵活开展,最长不超过2小时 临时方式:针对社区的活动或者紧急合入的情况,采用事件触发的方式;会议形式为常委必须参与(冲突有委托);会议时间临时组织;会议时长按照议题的多少灵活开展,最长不超过2小时 议题3:确定 bmc_core SIG 例会的 议题设置 与会人:黄晗,彭强,李晓宁,陆一洲,王浩舟,孙培均,于蓓 会议纪要: 固定议题 【15min】SIG 组遗留事项(Issue,Forum)进展审视 【20min】SIG 组重点事务审视(上一阶段事务总结,下一阶段事务安排) 【10min】SIG 组活跃度以及人员流动审视(需要公示三个角色的流动情况) 临时议题 待定 议题4:确定 bmc_core SIG 例会的业务范围 与会人:黄晗,彭强,李晓宁,陆一洲,王浩舟,孙培均,于蓓 会议纪要: SIG组进行评审&决策范围:对于变更的业务仅限于bmc_core范围内的,包括但不限于: 架构调整 重构分析 方案评审 DFX 属性审视 SIG组上报TC议题进行评审&决策范围:对于变更的业务超越bmc_core范围之外的,包括但不限于: 跨SIG组架构调整 北向接口变更 资源树评审接口 遗留事项: 当前 SIG 例行例会时间有冲突,需要重新收集大家时间并且确定时间 -- 责任人:彭强 openUBMC [ bmc-core SIG ] Home: https://website.openubmc.cn/sig/bmc-core Mail : bmccore@public.openubmc.cn